写意山水画着色方法
来源:书画艺术网  书画艺术网编辑部  2009 12,31



    山水画写生中以纯墨色来画的,就是水墨写生,亦可在水墨的基础上,待墨稿干后,根据画面需要着色。最简便的着色方法是使用浅绛着色法。绛为红色,浅绛山水原是指以淡赭色为主调的传统山水画,后泛指在水墨的基础上浅着色的一种画法。当写生画墨稿完成以后,感到意犹不足,即可在其上着色来丰富画面的效果。写生画对色彩的要求,不强调景物条件色的变化,而以大面积平涂的装饰色为主,注重景物固有色,如树干用赭色,树叶用汁绿,石根用淡赭,石面即涂上墨青或汁绿、花青等。所使用的原料不外乎赭石、花青、藤黄、朱磦、曙红等,且以前三种色最为常用,一般若备上三四种色就够了。
  着色的方法是,首先要根据画面意境主题表达的需要确定主调,如以赭色为主的则是暖调子,以汁绿、花青为主的是冷调子。在一个主调的统摄下辅以其他色相与之对比呼应,使达到既有对比又统一和谐的艺术效果。切忌在设色中没有一个调子,一块绿一块红,繁琐拼凑,反而把画面效果破坏了。画面色调起决定作用的是墨色,着色的目的是补充墨色的不足,所以着上去的色一般宜薄,水分宜多,掌握好着色的先后顺序。如画树木,先用赭色着树干,再用汁绿着叶子。画峰峦山石,先用赭色着峰、石的阴面,再用汁绿或墨青着阳面,也可根据处理色调的需要,用其他不同的设色方法。着好第二遍色以后,由于着上去的色降低了墨稿中黑白的对比效果,干了后,画面可能会在明度对比上减弱,色调会变灰,这时就需要用笔墨再局部进行皴擦,把精神提出来,接着用颜色局部再加,使层次更深厚。这样反复递加,遍数不拘,直到把画中意境充分表现出来为止。
  山水画写生的设色方法是很多的,上述的一种是传统设色方法,也可在写生时直接用墨调着色来作画,丰富画面色调的变化。此时色即是墨,墨也是色,色墨混合,其画出来的效果也有异趣。也可在写生中用西洋画的工具材料和方法,如水彩、水粉的颜料与国画颜料结合使用,与其他画种的技法特点融合在一起,这些方法,都可以在写生实践中去大胆地尝试,在写生中探素出一套中国画用色的新方法。
写意花卉的几种表现形式
   1.白描白描也叫浅描,原是一种工笔技法,也可用来作写意画,放清笔墨,可单以不同墨线构成形象,也可用一种淡彩烘托,突出形象,或给主要物象局部加彩。
   2.水墨元人张退公《墨竹记》说:“夫墨竹者,肇自明皇,后传肖悦,因观竹影而得意”。也有说始于五代李夫人描窗月影而来。虽然这些说法都无画迹可证,但水墨画这个艺术形式是受竹影启示而来是可信的。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兴起,水墨画已成为国画的一种主要形式了。单以水墨点画,不施丹青是其特点。排除色相,洗尽铅华,只从笔情墨趣中创造出美的境界也确乎不易,难怪士大夫文人把水墨画推为上品。工笔画中也有单以墨染的,也是水墨画的一种。
   3.水墨赋彩宋代《宣和画谱》中说:“画花者往往以色晕淡而成,独熙(徐熙)落墨以写其枝叶蕊萼,然后傅色,故骨气风神为古今之绝笔。”可见水墨赋彩之法始于五代。特点是把物象形体、质感和色彩的表现分而治之,易于掌握,具有清丽、俊雅之感。
   4.勾花点叶此法传为明代画家周之冕的创造,是以上三法的综合。徐悲鸿先生作花卉、湖石有先点后勾的方法,可以说是勾点画法的发展。
   5.没骨与勾勒宋代沈括在《梦溪笔谈)中说:“江南布衣徐熙、伪蜀翰林侍诏黄荃,皆善画著名,尤长于画花竹。蜀平,黄荃并二子居宝、居实,弟惟亮皆隶翰林图画院,擅名一时。其后江南平,涂熙至京师,运图画院,品其画格。诸黄画花、妙在赋色、用笔板新细,殆不见墨迹,但以轻色染成,谓之写生。徐熙以墨笔画之,殊草草,略施丹粉而已,神气迥出,别有生动之意。荃恶其轧已,言其恶不入格,罢之。照之子(应为孙徐崇嗣),乃效诸黄之格,更不用墨笔、直以彩色图之,谓之没骨图,工与诸黄不相下,荃遂不复能瑕疵,遂得齿院品,然其气韵皆不及熙远甚。”后称黄家法为勾勒,徐崇嗣法为没骨,原是工笔画的技法,明代陈老莲承勾勒法而拘形似。晚清三熊等继其后,恣意放笔,发展为写意技法。或勾而后染、或纯以彩色写成,各异其趣。
   6.点垛
  晚清兴金石学,一些画家从中得到启示,熔金石、书画于一炉,参酌水墨、没骨诸法创大写意的新形式,后人称为点垛,赵之谦、吴昌硕为其代表。
   7.墨叶彩花
  这是近代画家齐白石先生吸取民间艺术的创造。齐老还创造了大写意花 卉、工笔草虫结合的一种新形式,也是前无古人的。
观点看法
我有观点
站内搜索
资料搜索

内容:
题目:
栏目:
来源:
作者:
帮助

软件下载
资料下载
广告专栏
<%call adlist("ziliao_list.asp",10,25)%>
关于我们 | 管理团队 | 联系我们 | 投资合作 | 隐私声明 | 使用帮助 书画艺术网 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10 zhshys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ICP备案号 鲁ICP备14015971号
技术支持:恩诺科技